【资料图】
1955年8月29日,洪深于北京逝世,终年61岁。洪深,学名洪达,号伯骏、浅哉,字潜斋,曾用笔名庄正平、乐水、肖振声,中国男导演、戏剧批评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、剧作家、导演艺术家、文艺理论家、中国电影、话剧的开拓者、抗战文艺先锋战士。
洪深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,大学毕业后于1916年赴美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烧瓷工程,后改学戏剧。1922年回国,在上海从事戏剧活动,先后领导戏剧协社、复旦剧社,并参加南国社。
1925年发表中国第一个电影剧本《申屠氏》,同年进明星影片公司,并参与指导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《歌女红牡丹》,对有声电影技术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,30年代初参加左翼戏剧运动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洪深积极推动抗日救亡演剧活动。
此外,洪深长期执教于复旦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山东大学、中山大学、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。建国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、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、中国剧协副主席等。
夏衍评价:“洪深在话剧创作、导演、表演上作了全面的实践,不断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,对我国现代话剧的形成和剧场艺术水平的提高做了奠基工作。” 据统计,洪深一生写了近70部戏剧和电影剧本,导演了50余部话剧和电影,著有影剧理论专著《洪深戏剧理论文集》《电影戏剧表演术》等12部。代表作有《五奎桥》《香稻米》《青龙潭》《歌女红牡丹》《劫后桃花》《鸡鸣早看天》等。